昨日凌晨1點過,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響徹成都上空,不知驚醒了多少夢中人。來自氣象部門的監測,從前晚19時46分至昨晨4時51分,全省共發生雷電雲地閃擊316次,其中成都市發生158次,整整占到一半。人們不禁好奇,158次雷電雲地閃擊難道是氣象觀測員聽到或看到後一一記錄下來的?以前還真是。不過從2004年起,一種新的設備———閃電定位儀投入使用,閃電次數計算告別了人工時代。
  黃色預警
  成都一夜打雷158次
  來自四川省防雷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從前晚19時46分至昨晨4時51分,全省共發生雷電雲地閃擊316次,雷電最密集的時段在昨日凌晨0時到2時,區域主要分佈在成都市、德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綿陽市、樂山市等地區。其中,成都市發生雷電雲地閃擊158次,占到一半。成都市氣象臺昨日凌晨1時發佈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在昨日上午7時解除。
  昨天的雷電閃擊次數對成都來說算不上多。今年4月第一聲春雷炸響時,成都發生雷電雲地閃擊254次,盛夏時,成都曾有過一晚上打上萬次雷的記錄。但昨日的雷聲夠響亮,很多被驚醒的市民仍心有餘悸。四川省防雷中心總工程師徐志敏介紹,市民聽到的雷聲響亮與否,與雷電的距離遠近、強度大小、放電時間長短都有關係。
  徐志敏介紹,4月到10月是成都雷電頻繁的季節,按以往記錄,一般7月雷電最多,個別年份8月或9月最多,而成都初雷有時在3月就出現了。
  機器數雷
  全省有27台儀器數雷
  幾百、上千甚至上萬次的雷電數據完全靠人工數當然不現實,氣象部門監測雷電的先進設備閃電定位儀。該儀器高約1.5米,通體白色,形似一個“大蘑菇”,一般放置在周圍無高大建築的開闊觀測場。雖然外表看似普通,但暗藏乾坤。徐志敏說,儀器的上部是核心裝置,裝有5個天線,從各方位接收打雷時釋放的電磁波,並可以準確定位雷電的強度、時間、地點等。儀器採集的數據將及時傳送至省氣象局中心數據處理站進行分析運算,即可得出我們看到的數據。
  徐志敏告訴記者,探測儀的最佳探測範圍在80-150千米之間。四川從2004年開始設置雷電監測站,目前約有27台儀器分佈在各地,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省的雷電自動監測網絡。成都市的閃電定位儀被安置在溫江永寧鎮的溫江國家基本氣象站內。
  人工數雷:
  一次雷可能打一兩個小時
  現在有儀器監測當然先進不少,但在2004年之前,雷電天氣是完全靠氣象觀測員眼睛和耳朵。即使在2004年之後,人工觀測也未終止,直到今年1月1日起,按國家規定,他們才不再需要記錄“雷暴”這種天氣現象。
  溫江國家基本氣象站的譚老師已經從事了30多年氣象觀測工作。“雷暴”曾是他必須詳細記錄的20多種天氣現象之一。每當雷電來襲,觀測員就要編寫雷暴記錄,內容類似於:凌晨1時東北方向聞雷,2時30分停止。人的感官肯定沒有儀器靈敏,因此記錄方式也是不同的,按照地面觀測的規範,他們將中間停頓少於15分鐘的雷電,都算作一次連續性的雷,因此一次雷可能打上一兩個小時。
  氣象觀測是一項極嚴謹的工作。譚老師介紹,只要一齣現雷聲或閃電,為了準確記錄是來自16個方位中的哪一個,一般都需要到戶外查看。觀測場的空壩不比市區,雷聲更響,閃電更猛,特別在夜間,幾道電光從天上划到地上,相當嚇人。而且,記錄和提交氣象數據的時間是固定的,“別說打雷,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提前15分鐘從值班室跑到觀測點”。 成都商報記者 王梅  (原標題:最長的一次雷可能打一兩個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81wepv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